人的一生总要生活在一种特定的境遇中,无数的不同特定境遇连续起来,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线段。这个处境线段既不可能是圆的,也不可能是直的,你会遇到逆境、顺境和无奈的俗境,你也会因此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心态。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也会在同类的境遇中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,这正是许多人境遇相同而命运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所在。关注弱势群体,就是关注他们的人生态度,不仅仅从物质上,更重要是在精神和人生价值上,帮他们一般!
作家 王蒙
只有弱势群体变为强势,我们的社会与国家才真正强大;只有贫困的百姓脱贫解困,人们才能说:幸福。
弱势与贫困是社会生活的底线。底线多低,社会和生活真实的水准就有多低。因此,我们关切的目光,内心的感受,工作的对象,始终要放在这底线上。
作家和官员的相同之处,是都应该永远站在弱势群体之中。
作家 冯骥才
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,首先是从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和扶助开始,弱势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,而社会是稳定弱势群体的基础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关注弱势群体,是每一个国家公民的职责和义务。
作家 张平
弱势群体并非生来弱势,更不可能永远的弱势。有了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注,有了全社会的共识和关爱,这个群体必定会日渐缩小,直至由弱到强。
儿童文学作家 高洪波
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。残疾是人类进化和进步所付出的代价,也是人与自然较量的结果。正因为有人承受和描述残疾的痛苦,医学科学工作者才会去探索避免更多的人遭受的方法。一些人因为身体残疾而被称为弱势群体,健康人或许只看到人们身体的残疾,却很难体会残疾人内心不屈的力量。我想,无论肉体这样痛苦,心灵的强健则会让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。现在,我们还无法完全抗拒和战胜残疾,所有的残疾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,假如全社会都来关心、帮助和鼓励残疾人,把他们当亲人,那样生活该多美好啊!我想,认识残疾人,认识处在弱势的人们,就是认识人类自己!
作家 张海迪
“弱”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气力小;势力差;年幼;丧失……“弱”力无奈,这是大自然进化与发展的必然结果。无论是作家还是官员永远要给弱势群体说话,给老百姓说话,为老百姓办事。贫困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。号召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,从这一刻做起!
作家 莫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