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网站首页 > 慈善文化 > 博文集锦

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

发布时间:2015-06-15 来源: 浏览次数:4

     雅安庐山7.0级地震,使“慈善”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。其实,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粥以及创办“六疾馆”、“悲田养病坊”等,“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”的慈善传统,提倡“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”的慈善理念,民间捐赠也是慈善事业稳定的经济来源。

古代慈善活动怎么开展?

官方有“荒政” 民间有施粥

    据《周礼▪地官》记载,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,设立了地官“司徒”。司徒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:“慈幼”、“养老”、“振(赈)穷”、“恤穷”、“宽疾”、“安富”,这些正是现代慈善概念中的具体内容。这一时期的慈善活动,主要由朝廷来带动。这些在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济手段,被称为“荒政”。

   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比较简单,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,即所谓“施粥”。施粥赈饥虽然简单,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,为中国历代所传承。一直到晚清,放粮施粥都是慈善家们的首选。

古代最早的慈善机构始于何时?

南北朝时期“六疾馆”

    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,《礼记▪礼运》中是这样说的:“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(鳏)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

    到了南北朝时期,民间慈善活动更为活跃。当时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,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,创办了“六疾馆”,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,时间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。“六疾馆”,被现代慈善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。

古代的慈善资金来自何处?

国家财政拨款 民间捐款

    搞慈善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,古代做慈善的资金从哪来?从史料来看,与现代一样,古代慈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捐款。

    古代民间做慈善最活跃、最热心的人群是出家人。上面提到的中国最早慈善机构“六疾馆”,其创办人竟陵王萧子良和文惠皇太子萧长懋都崇信佛教。

    运作最成功、影响最广的佛教慈善机构,是唐代的“悲田养病坊”,遍及各地。其经济来源,早期靠信众的奉献和寺院自有田产的收入,后来朝廷主动介入管理,由国库提供资助。

    尽管悲田养病坊这一慈善机构在唐后期因“灭佛”运动的出现而风光不再,但对以后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相当深远:五代的“悲田园”、“养病院”,宋代的“福田院”、“安济坊”,金代的“普济院”,明清的“养济院”等慈善机构,都受到了悲田养病坊慈善模式的影响。

    捐助是明清慈善组织经济的主要来源,与唐宋时期由官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区别明显。而且,这一时期慈善经费来源的渠道丰富,特别是到了清代,捐助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,参与群体广泛,当官的捐养廉银,士绅捐房产,地主捐田地。

哪个朝代慈善机制比较完善?

宋代各个领域都有慈善组织

    古代官方慈善工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宋代。宋代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应的慈善组织:收养乞丐、残疾者和孤寡老人有“福田院”、“居养院”;病有“安济院”、“惠民药局”;死有“漏泽园”;儿童有“举子仓”、“慈幼局”……这些都是官办性质的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。

    由于官府鼓励民间参与慈善活动,所以出现了不少由私人主持的有一定规模的慈善机构。如著名理学家朱熹,曾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“社仓”,备荒救灾,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,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。

    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范仲淹,则在苏州创设“义庄”,置良田10余顷,将每年“所得租米,自远祖而下,诸房宗族,计其口数,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”。刘宰、黄震、真德秀等中国古代著名的慈善家都是宋代人。

    到了明清时期,民间慈善组织进一步壮大,几乎涉及所有社会领域。

古代对捐款不及时兑现如何处罚?

有强制“罚银”的规定

    明清时期,社会上以“会馆”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,则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。

    会馆就是老乡和同业者的互助平台,其作用突出表现在捐资助学、助丧、施医、济贫诸方面。

    明清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,除了个人自愿捐资方式,还有“分摊集资”和“抽取提成”两种较为常用的办法。

    分摊集资好理解,就是入会者平均摊捐款项。而抽取提成,则是根据各入会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、多少而定。如清光绪三十二年,苏州“石业公所建立学堂兼办善举”,其常年用款便是采取抽提的办法,由17家石作坊议定,“每做一千文生意,提出二十文;每工一日,捐钱四文”。

    需要说明的是,古代有不少时候的捐款都带有强制性质,对不能及时捐付款项者有强制“罚款”的规定。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北京药行议定:每年正月初一要准时到会馆交银钱,“毋得迟延。如午刻不到,罚银二两”。

作者 倪方六

地       址:成都市青羊区商业街71号慧德大厦5楼507室

联系电话:028-86601386      邮编:610012

网       址:www.scmscs.com

Copyright © 2002-2011 SCMSCS. 版权所有

蜀ICP备14011271号 技术支持:明腾-西部商务网

捐助热线

028-86601386

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 - 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