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网站首页 > 慈善文化 > 博文集锦

走出传统慈善的疆界

发布时间:2015-07-03 来源: 浏览次数:8

   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60年前曾预言:“在未来的社会里,能够解决可能产生的新问题、新挑战的不是政府,也非企业,而是由知识员工组成的新社会部门(非营利组织)。注重民主、崇尚多远、关注民生,用道德的自我要求,肩负起重塑新型社会的重责,是他们的追求。”

    今天,一种新的慈善组织的形式,正在验证着德鲁克60年前的谶语。前不久,在一次国际交流会议上,英国代表说:“如果我们还有什么值得介绍的,那就是“社会企业”了。曾几何时,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,俨然成了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炫耀本国形象的资本。

    在《英国社会企业新经验》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社会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是一个时代的幸事,它充分显示了民间组织力量医治时代弊病的光芒。”的确,当今世界社会问题的复杂多变,不用说一般企业无法应对,就是政府也力所不逮。比如说失业问题、贫困问题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。

    社会企业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。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,我们所接触到的“企业”的概念不外乎运用资源和管理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,来赚取足够多的利润。社会企业则是用企业的架构、市场的方式大规模、高效率地解决社会贫困、就业、社区发展等问题,其收益主要用于促进社区、弱势群体及社会企业本身的发展。而且社会企业打破传统的慈善组织的形式,将企业的专业运作理念带到社会和社区中去,希望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    作为慈善的一种组织形式,社会企业算是企业追求双重或三重目标的滥觞。首先,社会企业引入了自我发展的机制,希望解决长期以来慈善机构完全依赖慈善捐款和政府补贴的问题。另外,社会企业对传统意义上的慈善赋予了新的内涵。过去,慈善就意味着捐钱、捐物;而社会企业更多的是在非主流(边缘)部门,为需要关爱帮助的人群提供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。更有意义的是,社会企业从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完整性的角度,把慈善的对象从个体放大到他们生活的空间和文化的疆界,用可持续的行为去传播仁爱之心,把慈善的概念上升到一个文化认同的层面,这是一个新的高度。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著名社会变革作家戴维▪伯恩斯坦的那句话:“社会企业或许能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。”

文/黄晓林

地       址:成都市青羊区商业街71号慧德大厦5楼507室

联系电话:028-86601386      邮编:610012

网       址:www.scmscs.com

Copyright © 2002-2011 SCMSCS. 版权所有

蜀ICP备14011271号 技术支持:明腾-西部商务网

捐助热线

028-86601386

走出传统慈善的疆界 - 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